希望之光: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70周年专题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“从1998年开始,我就不用再找失学的孩子了。”张胜利说,“因为,我一边找孩子一边宣传‘希望工程’,家长都知道‘希望工程’管孩子吃管孩子住,所以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了。”

也是从返回家乡的那一年起,张胜利开始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帮助家乡的穷孩子。目前,经过他的牵线搭桥,300多人次的贫困孩子得到了资助,还建了3所希望小学。

后来,张胜利担任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。2009年7月17日,冒着大雨,他带着记者参观他的学校:葱郁的树木、盛开的鲜花、整洁的校舍、醒目的标语。

但是张胜利对此并不满足:一年级(1)班的教室是危房、这个教室的课桌椅老旧了、图书室的书虽多但适合孩子看的少、广播体操室的音响不行……“孩子们应当接受更好的教育,缩小城乡差异。”张胜利说,“目前,最想解决的是操场硬化问题和筹建多媒体教室。”

所谓学校操场很小,长度最多100米,上面裸露着小石子和黄土,胡乱生长着一些杂草。“学校没有活动场所,现有操场有安全隐患。”张胜利说,“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一样,到学校不光是学习,也要体育锻炼。”

被列入急需解决的筹建多媒体教室,张胜利说这是唯一缩短城乡孩子差异的最佳途径。农村与城市距离的缩短,从远程教育上最便捷,要想很快地开拓农村孩子的视野,网络教学很重要。

对这两大项,张胜利做了预算:操场8万多、多媒体教室3万多。从此张胜利就为这两件事奔波着。

“也许有人会追问,当初我为什么不留在上海或者去温州。”张胜利说,“确实是,如果当初做了另外一种选择,生活肯定比现在更富裕,但有一种感觉没有受过‘希望工程’资助的人永远不懂,那就是贫困的孩子也应得到教育。”

张胜利说:“作为两届奥运会火炬手,我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努力,把希望的火炬永远地传递下去,让更多的孩子懂得感恩、知恩图报。”

本书主要参考资料

《大眼睛的希望》张云雁著希望出版社

《托起明天的太阳》黄传会著作家出版社

《希望工程:苦涩的辉煌》黄传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

《为了那渴望的目光:希望工程20年记事》黄传会著安徽教育出版社

《点燃希望的火炬:希望小学老师眼中的希望工程征文优秀作品集》孔繁荣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

《希望伴我行:我与希望工程征文优秀作品集》陈伟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

《叩问天人之际:徐永光说希望工程》徐永光著述方立新王汝鹏编中国青年出版社

《成长的希望―50名希望工程受助生追踪纪实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编中国青年出版社……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希望之光: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