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

来源:网络

状态:已完结

作者:庐上雁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虽说地面上的道教遗址不多,可是杭州的许多地名与道教有关,什么龙翔里、龙翔桥、龙翔路、洞霄宫,还有市民耳熟能详的城隍山、佑圣观路、万寿亭街、助圣庙巷、仙坛巷、三圣里、开元路、城隍牌楼巷,这些名称都是来源于道教遗存,足见道教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之深。五十年代以后,研究杭州道教历史文化资料非常稀少,而且残缺不全,有一定的难度。

林应浙江道教协会会长高信一的邀请,开始撰写杭州道教史。他根据各种古籍中断断续续关于道教文化的记载,将众多零星文字按历史年代的顺序,整理成文,完成了《杭州道教史》的初稿。此书既挖掘了杭州的道教文化,也为地方道教历史填补了一个空缺。

在全国范围内,此书应当成为研究地方道教的开山之作。

一个小插曲

听了林的一番叙述,我不觉奇怪,林正秋的这本杭州道教文化的书,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,竟然有了二个版本、二个书名,一是《杭州道教史稿》;二是《杭州道教史》。

不由问道:“同一本书,同一个作者,为什么在不长的时间内要出版二次?(注2)

林解释说,杭州道教协会虽说一九五0年初就筹备了,可是,一直到一九八四年才正式成立。二000年初,道教协会的一位道长找到了我,希望我写一本介绍本地道教的书。

双方讲好,出版此书的费用,包括书号费、印刷费、编辑费,以及作者稿费由道教协会承担。出版时,由林正秋与这位道长二人共同署名作者。

未料,当此书初稿行将完成时,那位道长反悔了,认为他付给了林正秋工资(稿费),此书的署名权应当属于他个人,可以给林稿费,由他个人“买下”作品署名权。

林听了,很不开心,他想,自己化费了三年时间在图书馆查阅了无数数据,化了多少心血,能用钱就能买得到吗?

林说,讲好是共同署名,换句话说,你出钱,我出力,怎么就变成一个人独占了,不就是一点书号出版费吗?我就自费出版此书罢。

此书第一次出版的一切费用,包括书号费、印刷费等,全部由林自己掏腰包的。

杭州社科院立项

到了二00八年,《杭州道教史》列入“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”,由“杭州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”立项,出版经费由国家承担,在中国社科出版社正式出版。

林对此书又作了修改、补充、调整与润色,书名正式定为《杭州道教史》。全书共有二十二章,三十七万字,梳理了从秦汉时期开始直至民国时期,杭州道教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演进与背后的文化。每个阶段先叙述道教的发展,列出每个历史时期重要道观与道长的名字。

重点写了南宋时期,由于当时十大皇家道观的建立与民间道观的发展,杭州遂成全国道教中心,这个史实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
返回顶部